囤地捂盘的“艺术”
李嘉诚每一次抛售中国资产,就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,在商言商,这不过是李嘉诚对环境的一种预测、一个判断。但也总有人反对,他们对李嘉诚这一行为所释放的信号,以及背后潜藏的不确定性有浓厚的担忧。
这种担忧,不是捕风捉影。它可以从“囤地捂盘”这门“艺术”说起。
在李嘉诚众多囤地捂盘的案例之中,最轰动一时的,当属成都曾经的地王——南城都汇项目。看懂李嘉诚在这个项目中的腾挪和连锁反应,不仅能理解今天400套房源背后的诸多争议,还能获得更多的启示。
![]()
2004年,李嘉诚以21多亿的价格,在成都购得了南城都汇项目所在地块。这个地块坐落在成都着力打造的高新区核心地段,成都希望它能延续桐梓林板块的魅力,用高大上的品质,帮高新区吸引高净值人群落户。
拿地后的2年时间内,李嘉诚在地面上几乎没有什么动作。但在没有开工的日子里,李嘉诚却没闲着,他将部分土地抵押给银行,从中获得了贷款。
成都则一直劝李嘉诚尽快动工。李嘉诚也不是不领情,只不过,他将这块地分成了8期来建设。12年过去了,项目开发了6期。
2020年,成都市政府勒令李嘉诚完成建设。没成想,李嘉诚已完成金蝉脱壳。他把剩下的第7期、第8期的股权卖给了其他公司,单凭这笔交易就赚了38亿港元。
![]()
2020年,李嘉诚方突然开始了撤退。根据当时长江实业公告,当年7月,南城都汇被转手给注册在维京群岛的RZ3262019 Limited,后者由禹洲集团和成都瑞卓置业有限公司各持股50%
不仅如此,李嘉诚拿地时的2004年,此项目的楼面地价为1030元/平方米,16年之后的2020年,住宅均价为2.4万/平方米。经业内人士测算,李嘉诚“以时间换空间”,仅在这块地上就躺赚了近百亿。这是什么概念呢,当年不少房企一年的总利润也就百亿。
成都直接下发通知,要求禁止向和记黄埔地产(成都)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、贷款,以及为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。
![]()
一纸文书的问世,才将李嘉诚的系列操作暴露在了太阳底下。
超低价买入土地,捂盘十几年,再慢慢开发,根据市场波动不断调整推售的数目、价格、层数等,跟着国家与城市的经济腾飞,等到土地增值,再坐享其成——屡试不爽的李嘉诚,将这一操作复刻在了不同的城市、不同的楼盘中。
其中,包括但不限于,北京的御翠园、东莞的海逸豪庭、上海的真如、武汉的花街楼……以及如今的400套房源。
![]()
一招比一招准,一招比一招精,李嘉诚也因此从卖塑料花干到了华人首富,令人啧啧称奇。
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令人叹息。
仍以南城都汇项目为例。在李嘉诚系列操作之后,接盘的企业深陷债务纠纷,欠税超20亿,甚至上演了抢公章的闹剧。此外,哪怕是到了2025年仍有约5000套房待售。
“投资首先是要看退出机制通畅不通畅,其次才是看收益高不高。”这是李嘉诚一生所践行的理念。用多年占地、不开发的方式谋取利润,有人或许认为,李嘉诚不是夹起钱包“跑了”,而是遵循了资本的避险原则。
但从经济学视角来看,这一行为产生的负外部性同样不可被忽视——地产供给的不平衡,不仅增加了制度成本、透支了城市发展红利,同时也使得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加剧了买房的负担。
防水图好奶一对
![]()
赞(5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