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苦力人文签”这个词,是我在网络上看到的。一位网友贴出了一张物流搬运的招聘广告,问,这种苦力人文签能不能去?他为什么把物流搬运的工作称为苦力人文签?原因有两个,第一,这个工作申请的签证类型确实是人文签。第二,它的工作内容是搬运,属于体力活,也就是他口中的苦力。我觉得,他形容的很贴切。大家知道,日本的人文签是有资格范围的,要么是机械、IT等技术职位,要么是管理、会计、翻译、国际贸易、市场营销、设计、总务等职位。人文签虽然不是像特定技能1号那样,把工作严格限定在16个行业之内,但是,也明令禁止不能做简单劳动、重复性劳动等体力活。所以,苦力人文签就是悖论,是一个矛盾体,不合法。
为什么会有苦力人文签?有人会问,你说苦力人文签不合法,那么,到底违反了什么法?我告诉大家,违反的是日本的入管法中“外国人不得从事资格外活动”的条款。与技能实习生打兼职,性质一样。有人还会纳闷,这是日本入管局的审查官给审批的人文签,又不是我伪造的,怎么就不合法了呢?这个签证本身,当然是合法的。但是,拿这个签证去从事法律禁止的工作,这种行为,不合法。我举个例子,物流中心缺劳动者,他们就在国内招聘。中介给求职者倒也讲实话,就是搬箱子,体力活。不过,物流中心给入管局不这么说,他们做个假材料,说是做管理。入管局信以为真,就给了签证。很多求职者不知道其中内幕、原委,在续签时或者面对突击检查时,很容易说漏嘴。所以,为什么会有苦力人文签?这与假材料,阴阳合同有关。
苦力人文签的风险点苦力人文签的潜在风险,大概有三个。第一,续签风险。苦力人文签毕竟是属于违法行为,一旦被发现,根本无法续签。有些人可能会抱着侥幸心理,觉得自己不太可能被发现。这么想,有点天真了。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。2025年2月,京都的金属分解案,就是苦力人文签的典型。刚开始,涉案的本人确实没有被发现。案发的原因是邻居报警说工厂噪音大,扰民。警察去调查,正好遇到这个中国人在干活,肉眼可见的苦力活,就问,拿的什么签证?才知是人文签。他被当场逮捕。
2025年7月,一位群马县的派遣公司社长被逮捕,调查发现,该公司给多名外国人申请人文签,并让这些人去一个仓库从事简单体力劳动。她一个人被抓,与这个公司有关的所有人文签持有者,都被查了。第二,中国人老板。苦力人文签有一个特点,就是不要求日语。不要求日语的工作,老板大概率是中国人。而且,这个企业招聘的人绝非你一人,有的是几十人,有的甚至是常年持续不停的招聘。处在这个环境,就好比把自己置身在一片雷区,有一个人暴雷,你很有可能会跟着一起全军覆没。第三,换工作难。很多人把苦力人文签,把中国人会社当过渡,想着熟悉了日本的环境就跳槽。这种“过渡思维”我是赞成的,一步到位很难,找个跳板也不是不行。但是,很多人去了之后才发现,不会日语寸步难行。虽然是在日本工作,周围的人都是中国人,无法提升日语。想离开,找不到新工作。留下,提心吊胆。从此,便陷入这种两难的境地。
能不能去?苦力人文签的出现,离不开三个要素,第一,日本企业缺人。第二,中介的大力推广。第三,求职者的需求。从中介的角度看,我认为,不应当大力推广此类工作。现在市场混乱,去日本的人数激增,日本政府正在严查、严管外国人。所以,需要为客户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,而不是把中介费赚到手,就不管不问。站在求职者的角度来讲,苦力人文签门槛低,出境时间短,也不用学日语,确实解决了很多人的问题。有些人冒险去选择,也属无奈,我也不必说冠冕堂皇的话去评价。
我觉得,在充分认识到这个风险的情况下,自己做慎重选择为好,不要盲目乐观。条件允许的话,尽可能多地学习日语才是出路。(完)
赞(4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