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四十年的养老试验
  • lzy12001
    08-14 18:52
  • 1980年,一群受芝加哥学派影响的美国留学生,回到了智利。他们怀着改造国家造福人民的雄心,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。
     
    在众多芝加哥男孩里,有哈佛毕业的何塞·皮涅。在当选智利劳动和社保部部长后,他以铁腕手段,推行了倒反天罡的养老金改革。
     
    在此之前,人类100多年历史的养老金制度,有且只有一种运转方式:
     
    现收现付。
     
    简单来说,就是年轻人交的养老金,会被直接用来支付现在老年人的养老金,收支简单,管理方便,没有贬值和增值压力。
     
    而从智利开始,何塞·皮涅一手设计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制度,依靠个人投资积累的养老金个人账户:
     
    积累模式。
     
    之所以这么改革,目的其实很简单。就是要让原本由国家财政负责的社会保障型养老金,转变成为依靠个人投资:
     
    打破了国家兜底的大锅饭。
     
    他们组建了20家商业化的养老金公司,个人缴纳的养老金必须转入这些公司,并认购他们的基金。基金赚的钱,用来支付未来的养老。
     
    这项改革很快成为全世界争先抄作业的模板,智利的车厘子还没火,养老金模式先火遍全球。
     
    拉美国家很快都换成了智利的养老金模式;再接着,是新兴的东欧国家们,几乎都用上了个人账户。
     
    智利模式也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背书。从1984年—2004年的二十年时间里,世界银行拿出了50多亿美金的巨款,来扶持一些国家,建立自己的个人养老金体系。
     
    在这场普及风潮里,中国也不例外。
     

     
    1996年4月,一份由七部委联合调研组撰写的工作规划,被送进了铁相的办公室。
     
    批件只有10页,八个大字尤为显眼:
     
    关乎国运,惠及子孙。
     
    七部委调研的,是当时已经试验了一年多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。调研组整理了14个试点省市的意见,拿出了一份3000字的最终汇报。
     
    那时,中国的养老保险还是社会统筹制度。因为国有企业亏损,拿不到养老金的退休工人不停闹,最终闹出了社会统筹制度。
     
    1980年,智利模式出现之后,世界银行开始把它往全世界推广。在世界银行的影响下,李铁映带头的体改委,也做了一套个人账户方案。
     
    体改委还选择了特区深圳和海南做试点,试验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。
     
    试验的过程很不顺利。个人交多交少,什么比例,都悬而未定。深圳的劳动局官员甚至还专门跑了一趟新加坡,借鉴他们的个人账户模式。
     
    后来,海南省设定了个人账户为18%,共济账户为6%;深圳市设定的个人账户为22%,共济账户为8%。
     
    两个试点城市都没法统一。可想而知,一旦全国铺开,会是什么样的局面。
     
    果然,后来不同省市的个人账户比例从4%到17%:
     
    足足有100多种。
     
    为了这个标准,中央的劳动部和体改委两个部门之间,吵了很多年。
     
    劳动部主张社会统筹,体改委主张个人账户,两方势均力敌。七部委加入后,双方才有机会坐在一起,认真研究对方的思路。
     
    最终,在铁相主持的北戴河会议上,改革的最后一锤子落下了。1996年8月,中国的养老金开始从社会统筹:
     
    走向统账结合。
     
    当晚,主管社会保险的劳动部部长李伯勇,如释重负,灌了满满一大杯啤酒。
     
    统账结合的意思就是,按职工工资的11%建立个人账户。其中个人缴费为8%,企业为3%。
     
    个人无法达到比例的地区,差额先由企业负担,再逐步提高。企业缴费比例,不超过职工工资的20%。
     
    按照一般标准来算,这套框架执行起来的总体工资替代率,不到60%。意思就是,两个工资相差5倍的人,在领取养老金时,差距会缩小到3倍。
     
    但问题又出现了,在改革推进的这几年退休的职工,是没有个人账户的。这批人在“新人”和“老人”之间,被称为:
     
    中人。
     
    要解决中人的个人账户空缺,就需要有一笔补足缺口的资金。智利的经验,是发行50年的特别国债,一次性做实个人账户。为了还债,智利还变卖了不少铜矿等国有资产。
     
    而中国的养老金缺口,也本有一次及时矫正的机会。
     
    2000年,中央财政拿出了200亿,还划拨了彩票公益金,就是要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,做实个人账户。但遗憾的是,这笔基金最终还是不了了之,倒成了一笔无足轻重的财政储备金。
     
    没办法,养老金只能从个人账户里大量借钱,并逐渐积累成了今天养老金最重要的问题:
     
    空账运行。
     
    因为养老金池子像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。年轻人交钱的速度,远远赶不上退休老人领钱的速度。
     
    空账规模如滚雪球,2004年到2015年,仅仅十年间,空账数字就从7400亿,增长到了超过4万亿。个人账户基金空账率一度超过90%。
     
    没办法,2004年之前,是6个劳动者去供养一个退休人员。但2013年,中国的人口红利就正式到顶了。
     
    2014年,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启动后,中人的问题就更严重了。他们没有实际缴纳养老保险,或者缴纳很少,依然被算作缴费。
     
    危机开始显现,为了避免空账规模继续扩大,一个新招式应运而生:
    做实账户。
     
    但为时已晚。做实账户的窗口期,已经关上了。

    2001年,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工作,就已经在东三省开始了。
     
   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,东北发生的任何事,十年后都会在全国其他地方重演一遍。
     
    比如2001年,东北的养老金缺口,已经捂不住了。
     
    老工业基地的老工人领不到养老金,是真的会闹。辽宁某矿区的领导被退休职工围困,一度动用武警才将其解围。
     
    当地财政没有能力做实,只能由中央出钱。在最早的三年时间里,中央财政拿给东三省的做实补贴,就超过了100亿。
     
    做实个人账户的目标,设置成了3%~8%。为了完成做实目标,中央出75%的大头,地方出25%的小头,不够的还得靠个人账户基金来弥补缺口。
     
    中西部地区、老工业基地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,每做实1%,中央就补贴0.75%。
     
    但补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到了2010年,最早开始试点的辽宁省,中央财政开始断流,任由其向个人账户基金借支发放养老金。这意味着,这场旨在做实账户的试验:
     
    几近失败。
     
    以至于到了2015年,东三省的养老抚养比终究还是到了1.55。意思是:
     
    155个参保职工,供养100个领退休金的老人。
     
    而黑龙江的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,甚至一度只有可怜的一个月。
     
    2006年,为了配合做实个人账户,把缴费比例从11%改成了8%,全部由个人缴费出资,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。 
     
    而作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省份,一直停留在了2008年的13个,也没有扩大了。没有中央补贴,没有可观的投资收益,谁也不愿意趟这趟浑水。
     
    在2012年前后,不少机构试图探底中国养老基金的缺口。
     
    中国银行算出来,到2033年,缺口规模会占到GDP的39%。
     
    社科院算出来,到2050年,缺口规模会占到GDP的95%。
     
    在中国,做实个人账户确实是个伪命题。经济欠发达的地区,没有额外的资金拿出来做实;经济发达的地区,也不愿意把资金放进投资效率低下的个人账户里。
     
    到了2010年,社会保险法出台,只是提及了统账结合的制度,回避了个人账户做实。
     
    个人账户的命运,近乎飘摇破零。为了让个人账户进行下去,天才的政策创造者又有了灵感。没办法做实,那就干脆做虚,于是:
     
    “名义个人账户”,横空出世。
     
    这就意味着,个人账户从此成为纸面富贵。空账运行也不再遮遮掩掩了。普通人往账户里交的钱,最后可能只是成了数字而已。
     
    财政部专门算了一笔账,28%、16%、8%的名义个人账户,只有8%最合适。既能起到激励作用,又尽可能缩小了分配差距,维持公平。
     
    但这终究是无奈之下的妥协。统账结合,依旧扯不清、算不准,名存实亡。
     
    兽爷的好友包叔说,要怪就只能怪中国人越来越长寿了,超出了当初政策制定者的预期。
     
   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笑话:
     
    “先生您好,您这边消费1.8万元。”
    “不是,我就吃了碗臊子面。”“是的先生,但是上一桌消费了17968元,逃单了。”
    “上一桌吃的,和我有什么关系?”“
    您面里的臊子,就是上一桌吃剩的。”

    2019年10月,几百万智利人民走上街头,横幅上是刺眼的:
     
    抵制养老基金公司!
     
    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地铁票价上涨。人们发现,运行了近40年的养老金个人账户,投资收益少得可怜。交了半辈子养老金,到手却平均只有:
     
    社会最低工资的60%。
     
    算下来,差不多是1300块人民币。要知道,智利可是南美洲最发达的国家,中产阶级的人口比例就超过了65%。
     
    但正是这群中产,在退休后却遭到了养老金无情的背刺:
     
    一夜返贫了。
     
    其实崩塌早有预兆。智利模式的崩盘,在2008年金融危机就已经出现苗头了。资本市场的巨大波动,让养老基金压力骤增。一年时间,智利的养老金资产规模就缩水了三分之一。
     
    那些抄作业的国家,纷纷掉头重建公共养老金。
     
    当年满世界推广智利模式的世界银行,也把头埋了起来,默默切断资金技术援助,仿佛从未捧红过这个“样板间”。
     
    为了解决生活穷困的燃眉之急,智利不得不允许人们提前提取10%的养老金。池子里的水越抽越干,2000亿美元的养老金规模,被提走了500亿。
     
    这场延续了四十年的养老实验,终究有时代清算的一天。放弃智利模式后,瑞典模式成为世界银行的新宠。
     
    瑞典人执行精算策略,以人口增长率、工资收入增长率为参数,推导出一套名义账户的计算公式。
     
    而为了让养老金的池子更大,筹集更多的资金,中国则敲定了远超OECD国家公共养老金水平的缴费率。
     
    以五险一金来算,个人缴费18%,企业缴费40%,加起来甚至超过了58%。要知道,OECD国家公共养老金的平均缴费率,也只不过是:
     
    20%.
     
    为了减轻缴费压力,企业只能通过降低缴费基数来规避。这也意味着,当这群低缴费的人退休,他们拿到的退休金取决于当时的社平工资。也就是说:
     
    交的养老金越低,拿到的退休金还相对更高一些。
     
    背后的逻辑,其实是劳动部当年搞社会统筹的那一套共济理念,用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。
     
    但现实的数字摆在面前,却完全相反。
     
    比如,山东的成武县,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,月均能拿到7400元的养老金;企业的退休职工,月均2300元;二城乡居民,只有:
     
    175元。
     
    有人算了一下,按照目前的养老金发放水平,体制内、企业职工、城乡居民三个群体的养老金差距,达到了:
     
    30:15:1
     
    过去近40年,中国以举国之力把养老金的覆盖率做到了98%,人数超过了10亿。这张编织而成的巨大安全网,考虑到了新人和老人,甚至也考虑到了过渡的中人,只是似乎忽略了最庞大的群体:
     
    农民。
     
    到今天,只能用历史遗留问题来解释这一切了。当年为了加速工业化,实行工农业剪刀差,压低了农民收入增长。
     
    至于农民为什么没有退休金?是因为当年有一种认知:土地是生产资料,农民占有生产资料,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,而工人的情况则不一样。
     
    时移世易,如今一个很扎心的事实摆在面前:
     
    农民的孩子进了城,在城里交了养老保险,现收现付给了城里的退休职工,但他们自己的父母,却无人供养。
     
    这与当时公平、平均的初衷,有些相背离了。
     
    不出意外的话,从9月1日开始,社会保险就要更严格强制缴纳了。
     
    这么多年过去了,比名义账户的空账更难解决的,依旧是人们对社保及养老金的信心。
     
    企业开始想各种创新的办法。有人想出了共享员工的办法,还有的餐馆在雇佣退休老人来干活,甚至连麦当劳都公开招聘退休人员了。
     
    以前跟孩子说,再不努力只能去麦当劳打工。现在努力了半辈子:
     
    终于达标了。
     
    还有的老板在推全员合伙人计划。他们会让员工签合伙人协议,所有人都是老板,属于合伙做生意。
     
    众所周知,员工必须交社保,但老板不是必须的。
     
    其实,强制缴纳社保早在1995年就作为法律条文写进《劳动法》里了。强制缴纳也是领导一贯提倡的,在组建社保制度当初,铁相就说过:
     
    不让一个企业漏网。
     
    包叔说,现在全球的养老金问题,似乎只剩下一个解决办法,就是把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都纳入社保缴费,让机器人来交社保:
     
    硅基生命养碳基老人,赛博养老不是梦。


    赞(29)


    -----------
    !
  • AD
  • 怪蛋
    #1樓 08-14 18:58
  •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
    文中“2000年,中央财政拿出了200亿,还划拨了彩票公益金,就是要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,做实个人账户。但遗憾的是,这笔基金最终还是不了了之,倒成了一笔无足轻重的财政储备金。”
    ....................少给黑鬼些钱,还缺吗?


    點評
  • AD
  • 归来的奥特曼
    #2樓 08-14 19:06
  • 感谢分享
  • AD
  • len2016
    #3樓 08-14 19:07
  • 哎,活在当下,过一天是一天吧,你也没办法,能交就交
  • 夜歌雄霸
    #4樓 08-14 19:08
  • 都在为塌房做准备
  • 东光太郎
    #5樓 08-14 19:09
  • 感谢分享
  • 月岛花
    #6樓 08-14 19:13
  • 农民的孩子进了城,在城里交了养老保险,现收现付给了城里的退休职工,但他们自己的父母,却无人供养。
  • 骑兵马俑
    #7樓 08-14 19:24
  • 反正我是不交了
  • 佩拉尔塔
    #8樓 08-14 19:29
  • 很多人已经觉悟了,
    年轻人都在想能坚持到退休领养老金不?


    點評
  • 柯镇恶
    #9樓 08-14 19:30
  • 感谢分享
  • 長垣
    #10樓 08-14 19:43
  • 支持发帖
  • 东非大草原
    #11樓 08-14 20:24
  • 全世界的社保制度都难以为继,智利模式投资收益肯定跑不过通胀,40年后的退休金不值钱了。要保持合理的消费能力,只能靠财政补贴,这个也不是长久之计。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公平问题,官民差距太大了
  • 直直直
    #12樓 08-14 20:27
  • 感谢分享
  • xyz15052520
    #13樓 08-14 20:32
  • 我没有交过
  • luckin
    #14樓 08-14 21:54
  • 养老试验
  • 这是个问题啊
    #15樓 08-14 21:59
  • 感谢分享
  • 沉睡的木玛
    #16樓 08-14 21:59
  • 谢谢分享
  • 鸭打鹅
    #17樓 08-14 21:59
  • 发帖辛苦
  • 健健康康的人
    #18樓 08-14 22:12
  • 养老保险  保险永远是保险  但没人交保险时  谁会从兜里掏钱出来给你养老
  • 鹰酱
    #19樓 08-14 22:16
  • 最终要靠自己
  • 王小东晓东
    #20樓 08-14 22:17
  • 感谢分享
  • 祝融峰
    #21樓 08-14 22:31
  • 谢谢分享
  • ttmoc
    #22樓 08-14 22:42
  • 还会信心满满吗
  • 骑马的步兵
    #23樓 08-14 22:42
  • 想一想都怕,还得30年退休,到时候交了40个社保,退休后却无钱可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。


    點評
  • 白日骑士
    #24樓 08-14 23:16
  • 支持分享
  • 快速回帖  頂端


    DMCA / T66Y.com